“一训三风”释义
一、校训:厚乎德行、辩乎言谈、博乎道术
“厚乎德行、辩乎言谈、博乎道术”出自《墨子•尚贤》篇,即“德行敦厚、言谈雄辩、道术博深”。要求全体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员工道德品质高尚、行为举止高雅、素质修养良好,精通事物规律、熟练技术技能、理论联系实践,善于观察分析、归纳推理、总结表达。
这十二字具有极强的针对性、极高的概括性和极严密的逻辑性。“厚乎德行”是前提、“博乎道术”是基础、“辩乎言谈”是体现,只有“博乎道术”,才能有信心“辩乎言谈”。
“德行”除指道德品行之外,还指个人的道德行为必须符合正义的要求。墨子多处强调“行”的价值。如《经上》:“行,为也。”“行”即“道德的实践”,“为”即不断地做事。
“道”既是通向目的地的途径,也是一种方向和思想的指引;而“术”,则更多地侧重于可操作的技术层面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,就是强调他们要有很强的操作之“术” 。“道术”是一种思想与方法的结合,是学识与能力的统一。
“言谈”是墨子对人言说的一种能力要求。他强调要揣曲直、决嫌疑、处利害,同时,“言谈”还要求要有逻辑性。可以说,“言谈”展现为个人的内在才情、思辨能力和外在魅力。
二、校风:自信自强 臻善臻美
自信,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。自强,亦作“ 自彊 ”。指自己奋发图强。语出《楚辞•九章•怀沙》:“惩连改忿兮,抑心而自强”。臻,意为至,到;引申为达到(美好的),(达到)完备的。善,完好,圆满。美,好,美德。
三、教风:博学求真 成己成人
博:大通也。(《说文》)即宽广、广博之谓。当代高职院校教师,在学术思想、学术风格、学术观点上应尽可能做到学识渊博、造诣精深、兼容并包,以广博的学识,求真的态度,来开展教书育人工作。成己成人,由己及人,自身有所成就,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。语本《礼记•中庸》:“诚者,非自成己而已也,所以成物也。成己,仁也;成物,知也。性之德也,合内外之道也。” 孔颖达疏:“言人有至诚,非但自成就己身而已,又能成就外物。” 自己有成就,这是仁,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,这是智慧。作为高职院校教师,不仅要在做人做事上成就自己,更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,成就学生。
四、学风:志学日新 知行合一
志学,出自《论语•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。”所以后代称15岁为“志学之年”。日新,语出《礼记•大学》: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”这是商汤的盘铭,意思是说:如果能在今天洗净身上的东西,使身心清新,就应天天洗净脏东西,使身心清新,更要继续不断地每天清洗,使身体和精神焕然一新。引申为,品德高尚的人竭尽全力,使自己达到最完善的境界。知行合一,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首次提出的学说。知的本意是指良知,行是指人的实践,知与行的合一,是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,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。以此作为学风,是鼓励同学们,从青年时代起,就要在品德上、知识上、行为上不断地追求更高境界,成就高尚人生。